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外科王晓武教授在多学科高效协作下,完成了1例体外(中短期)磁悬浮人工心脏MoyoAssist®Extra VAD®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成功挽救了一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命。在黄金救援的窗口期里,国产人工心脏以快速启动的优势在急救过程中迅速介入,稳定提供中短期循环支持,为血运重建手术构建了安全防线。术后,患者顺利转入ICU,各项指标逐渐好转并在12天后成功撤机,拔除 Extra VAD® 管道。
本例手术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首次应用心擎体外(中短期)磁悬浮人工心脏MoyoAssist®Extra VAD®延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手术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在危急重症及心衰治疗领域再进一阶,不仅充分展示出团队在心外科领域的高超技术与探索精神,还进一步验证了国产原研器械在急性心衰治疗中的硬核实力,将持续以“中国心”为更多心衰患者保驾护航。
病例资料
67 岁男性患者,因主诉胸闷胸痛 12 天、突发意识丧失 9 天后,由外院紧急转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外科。
入院检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状态,同时ECMO+IABP辅助,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并持续加药至极量, ECMO 的肝素抗凝出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性出血等并发症。
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左偏、肢导联低电压、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与前次心电图对比,ST段显著压低。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一颗“中国心”再创生命奇迹
患者既往有 11 年冠心病史,曾接受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并在外院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虽然经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持续泵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先后行紧急冠脉造影术、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静脉 - 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进行循环支持,但症状未见好转,仍难以维持生命体征,遂转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外科。
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少量返流。左室壁运动节段性减弱。左心功能减低,LVEF=18%。左房增大。
手术策略
本例患者病情紧急且危重,左心室心肌缺血严重,收缩功能明显减低,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合并中量反流,被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此时的患者在外院已紧急置入 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 ECMO(体外膜肺氧合)维持生命体征,但因 ECMO 肝素抗凝治疗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且常规机械循环支持难以维持有效灌注,收效甚微,急需通过减轻心脏负荷并改善器官灌注,才可能稳定患者病情,延续其生命。
经过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外科王晓武教授团队的细致评估后,团队决定采用磁悬浮短中期体外血泵系统(MoyoAssist®Extra VAD® )替代原有 ECMO+IABP 组合,实现更快速的血泵驱动,降低溶血风险和血栓并发症,同时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进一步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心肌水肿,帮助心脏功能逐步恢复。
手术过程
(一)局部麻醉及血管通路建立:
右侧股静脉分两次穿刺,分别置入 6F、7F 鞘管;
通过 7F 鞘管送入冠状窦电极至冠状静脉,用于术中心电监测;
6F 鞘管交换 8.5F SL1 长鞘管,经上腔静脉推送至气管分叉水平,行房间隔穿刺:匀速下拉穿刺针及鞘管,观察到两次跳跃征后停止,经食道超声确认卵圆孔处 “帐篷征” 阳性,穿刺针成功进入左房(回抽见鲜红血液,造影剂注入后左房显影);
推送 SL1 鞘管至左房,撤出穿刺针,经鞘管送入加硬钢丝至左上肺静脉,交换 21F 静脉插管并固定,超声确认位置后与 LVAD 静脉引流端连接。
(二)机械循环支持切换:
启动 Extra VAD®:调整流量至 3.5-4.0L/min,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mmHg,中心静脉压(CVP)8-12cmH₂O;
撤除 ECMO和 IABP:逐步降低 ECMO 流量至零,断开动脉插管连接管,将动脉端与 LVAD 管道连接,确认 LVAD 单独运行稳定后拔除 ECMO 静脉插管,同步予以撤除 IABP,穿刺点缝合加压包扎。
术后恢复
术后3日,患者能够经口进食,与医护、家属进行基本沟通,心脏开始”苏醒代偿“;第7日,患者成功停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EF)从极低值 18% 回升至 38%,心脏自主节律与泵血机制显著恢复;第12日,患者心肌水肿显著改善,心输出量完全恢复至 5.0L/min 正常水平,成功实现从机械支持到自主循环的平稳过渡。
最终,在心血管外科团队对MoyoAssist®Extra VAD®心室辅助装置撤机指征的密切监测下,患者于术后12天下午 14:00 安全撤机,目前循环稳定,肝肾功能正常,重新迎来生活的希望。
关键指标变化示:
术后总结
本例手术患者病情紧急且高危,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术中易出现急性血流动力学崩溃。同时,依赖传统 IABP+ ECMO组合形式治疗已无法应对严重低心排及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亟需一种微创、高效、智能化的循环支持方案,既能在术中提供稳定血流动力,又可支持术后短期心功能恢复。
这不仅考验着术者团队的临床诊断、评估能力,还对体外泵血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中,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外科团队通过应用MoyoAssist®Extra VAD®心室辅助装置,与多学科团队高效协作,及时响应,快速救治,成功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争”来了一线生机,充分展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衰中心团队精准高效的病情评估能力与扎实稳健的临床处置水平,在心衰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与综合救治中彰显卓越实力,以专业的技术与方案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的心衰患者带来更全面的生命支持与康复希望。
作为华南地区心内、心外、医教研四位一体的心衰诊疗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衰诊疗中心近年来聚焦学科建设与技术创新,率先开展了全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微创介入修复术等多项前沿疗法,尤其在体外循环支持技术领域形成鲜明特色,成功实施多例高难度 ECMO(体外膜肺氧合)抢救手术。同时,中心积极推动科研转化,并与国内外顶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成为了华南地区心衰诊疗的标杆性平台,疑难危重症救治成功率也稳居华南地区前列。
国产原研设计 护航急重症
打造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新范式
心力衰竭是全球医学的重大挑战。尤其随着老龄化加剧,急性心梗、急性心源性休克疾病的发生率正与日攀升,部分患者因心脏功能急剧衰竭面临生命危机。心擎医疗MoyoAssist®Extra VAD®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国内首个拥有全磁悬浮技术的体外心室辅助设备,聚焦中短期体外心室辅助,采用全球先进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与全磁悬浮技术,保证血液相容性,能够提供长达30天的支持时间,可用于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需要紧急提供心脏泵血功能的急重症,为广大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体外生命支持打造了新的治疗范式。
在本例手术中,MoyoAssist®Extra VAD®以轻便易转运、支持时间长等特点,集中体现了其在高危 PCI 术中保护的显著优势。该系统不仅通过精准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和并发症防控,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还实现了微创插管术式,保证更低手术创伤性,并突破了传统ECMO+IABP组合的管路复杂、高感染风险及肢体缺血等局限,降低副作用,更标志着终末期心衰、急重症心梗患者从"被动维持"向"主动心功能康复"的治疗模式转型,为过渡到心脏移植或长期心室辅助装置争取了宝贵时间窗口。
未来,随着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创新突破,此类技术有望在急性心衰救治领域发挥更重要作用,为更多危重症患者带来生存希望;也相信,随着本例手术的成功开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将继续致力于心血管治疗领域的创新实践,构建覆盖预防、诊疗、康复的全周期管理体系,为更多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优质的诊疗服务,持续为提升我国心衰综合防治水平贡献力量。
专家简介
王晓武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心血管外科,科室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 委员。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曾留学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从事心血管外科专业30余年,熟练掌握心血管外科疾病的术前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后监护技术,先后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动脉瘤手术及心脏移植8000余例,手术成功率达98%以上;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治、冠心病外科、大血管外科、肺动脉高压及心脏移植等方面有较深研究,先后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参编专著2部。
本文转载自:严道医声网